新余花鼓戲是江西的大劇種,新余花鼓班所擁有的劇目近二百多出之多,其中,處于花鼓燈早期,帶著生活水露、原始活力的小戲劇目有一百六十多出。
人們向來只知有贛劇、采茶,其實,以新余市為中心的新余花鼓戲,呈輻射狀,向東流入清江、新干、豐城,向南蔓延至峽江、吉水、吉安,向北衍至上高、高安,向西倒流萬載,存在著歷史久遠、師承清晰、劇目繁多、聲腔強大的一路花鼓,其勢蕩蕩若渝河之水,播灑所至,遠在撫州的樂安亦有其浪跡。早在清康熙年間,“花鼓燈”隨贛南和閩西的移民傳入贛中一帶,同治至光緒年間,與新余燈彩及傳之當地的江浙小曲相合,演變為新余花鼓戲。
由于吸收外來劇目與發展本劇種獨有劇目,才使得這路花鼓擁有“單臺”、“對子”、“三小”;“半班”、大本、連本及旦戲、丑戲、生戲俱全,或喜、或悲、或正,風格炯異、自成體系的眾多劇目。代表劇目有:<<三伢仔鋤棉花>>、<<補背褡>>、<<賣花線>>、<<王先裁衣>>,<<算命>>、<<看相>>、<<送瓜>>等。
|